小学语文教案集合15篇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总归要编写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小学语文教案1学前教育
乐乐上学
教学目的:通过观察课本上的插图,听老师读句子,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。
认知目标:进行学前教育,熟悉学校环境,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。
技能目标: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。 情感目标:让学生充满自信,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。
教学重点: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。
教学难点: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。 课时安排:1 课时
教学过程:
一 培养学习兴趣,相机安排。
情况1: 学生翻书、讲话。
同学们好,老师很高兴看见大家很快就交上了朋友,有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,有的是和书朋友交流。
1> 你知道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吗?(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小朋友,再向全班介绍自己。
促进学生间的交流。)
2> 老师介绍自己。
3> 和书交流的小朋友,哪些字是你们认识的?能告诉大家你怎么认识的吗?
4>完成情况2 中的1、2。
情况2:学生安静。
同学们好,教师自我介绍,老师很欢迎你们来这里学习,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,大家想不想参观学校这个大家庭?
1> 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,如:介绍厕所、食堂、老师的办公室等。
2> 边介绍环境,边告诉学生一般知识和礼貌。
3> 完成情况1 中的1、3。
小结:从今天起,我们将在一起学习、生活,我们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,互相帮助,保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干净,不为它摸黑,要为它增光。你们说好吗?
二 看图学乐乐。
请大家仔细看图中的乐乐在学校都干什么?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?注意请先想一想,想好后举手,老师点到你请大大方方地站起来,声音响亮地告诉大家。 (图一 学习的乐趣;图二 应懂礼貌;图三 姿势正确;图四 积极回答问题;图五 勤学好问;图六 热爱学习;图七 团结同学;图八 爱集体、爱劳动;图九 锻炼身体。)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不足。
课后小记:
1
第一单元 汉语拼音
教学总目标:
1、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,书写规范、端正、整洁。
2、学会汉语拼音。能读准声母、韵母、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。能准确拼读音节,
小学语文教案2一、教学目标
1.正确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;掌握重点字词,梳理文章大意。
2.通过朗读,理解文章主要内容;创设情境、小组合作,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。
3.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掌握重点字词。
难点:理解文章主要内容,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。
三、教学方法
朗读法、小组讨论法、情境创设法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同学们,我们都爱听故事,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?(《逃家小兔》《郑人买履》《狐狸与乌鸦》),感谢同学们的分享,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,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。(板书课题)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解题,齐读课题,想一想:“守株待兔”是什么意思呢?你们有什么疑问呢?
明确:“守株待兔”是守在树旁,等待兔子的到来。
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?兔子真的会来吗?
2.播放名家范读,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。
(多媒体出示生字词)指名读。
3.指名读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教师进行指导。
4.自读课文,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,疏通文意。
(三)深入研读,重点感悟
1.想一想,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,在想什么呢?
明确:兔子呀,你快来!
“不用种田了,可真舒服啊!”
2.同桌交流,分享感受。
明确:
①农夫很懒惰,想不劳而获。
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,会被饿死的。
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,只是一个意外。
3.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,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?
明确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”
4.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?
明确: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,要有所付出。
5.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,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?
明确:文言文语言简洁,丰富。
(四)拓展延伸
你能劝一劝农夫吗?
(五)小结作业
学生谈收获,教师总结。
作业: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,下节课分享。
五、教学反思
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文言词汇的记录是教学重点,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仍然不够完善;教学方式不够丰富,如果时间充足,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等方式丰富课堂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理解文本,体会情感。
小学语文教案3一、导入课题
1、今天,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,读题。
2、通过预习,你知道“过”和“入”的意思吗?经过、进入。
什么是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?
课文讲了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?学生回答,教师板贴(禹)。
3、教师总结:这是个历史故事,就写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。看,这就是禹。(课件出示禹的图片)
并配有文字介绍(禹是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夏朝的一位帝王,他曾带领群众治理了滔天洪水,是一位治水英雄。)
二、初读课文,检查字词句。
1、翻开课文,用手势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小节?
2、自读课文,提出要求(课件)
要求:
(1)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;
(2)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?
3、自己读读生字词。
学习这些生词:制服治水家事
郑重洪水终于更足
严重要紧劲头因为
(1)个读、齐读。
(2)齐读前提要求:这三行词语小朋友读得都非常棒!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 ……此处隐藏19220个字……,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。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,表达热爱祖国之情。
课文的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一片浅蓝,很浅很浅的。转眼间,天水相接地方出现一道红霞,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就与前面描写天空颜色形成对比,让人很快想像到景色,这是太阳升起的序曲。
第3自然段可以说是重点段,也是难点段。重点是作者很具体很细致地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。难点也是这个过程。从最初太阳的小半边脸,红是红得很,却没有亮?
到最终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,射得人眼睛发痛,简单的几行文字,却使日出的过程呈一种动态的效果。抓住重点句太阳像负着什么担似的,慢慢儿一纵一纵地,使劲儿向上升,到了最后,它终于冲破了云霞,完全跳出了海面,颜色真红得可爱。理解其中负着什么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冲破跳出这几个词,让学生体会过程是艰辛的。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最初日出费力到后来的跳出海面这个过程,抓住重点句、段理解过程。第4、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太阳躲进云里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象,观察仔细具体,其中蕴含了科学道理。第6自然段以一个反问句结尾,加强语气,表现这就是伟大的奇观,总结全文。
教法建议:
抓住重点词、句讲解、读评、讨论相结合。特别是第3自然段中几个重点描写日出过程的动词,在讲解时配合指导朗读慢慢儿一纵一纵读得语速慢,显得吃力而到冲破完全跳出就要读得有力,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。
第4、5自然段结合科学道理讲解,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理解。
第一课时
一、教学目的:
1.学会本课3个生字,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。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.初步理解课文,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。
二、教学重点,难点:
初步理解课文,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启发谈话,解题释意,范读课文
1.在日常生活中,或是电影,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,登高看日出,使人心胸豁达;在草原看日出,令人精神舒畅;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,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?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2.板书课题,提问:《海上日出》是什么类型的课文?看到题目,你能想到什么?(写景的课文,日出:是太阳升起来;海上: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,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)
3.范读课文
(二)按预习题预习
(三)检查预习情况
1.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,听写生字。
2.轻声读课文,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:
一刹那:形容时间极短
重围:层层包围
奇观: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。观,景象
3.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?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。
第一部分(1)为了看日出,我常常早起,那时天还没有大亮。
第二部分(2-5)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,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。
第三部分(6)观看日出的感受。
(四)默读课文,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。
1.提问: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?这是什么句?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这真是伟大的
奇观!
2.让学生思考: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,与题目有什么联系?(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,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?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)。
3.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?(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!)
4.奇观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?学习课文第一段。
(1)指名读,其他同学思考: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?
时间:天还没有亮
人物:我
地点:海上
事情:看日出
环境:周围很静
(2)为了看日出,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?与下文有什么联系。(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,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。)
(3)小结: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?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。
5.听写词语:
浅蓝
红霞
范围
扩大
夺目
光彩
分辨
灿烂
紫色
奇观
目不转睛
一刹那
附:板书设计:
第二课时
一、教学目标
1.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,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,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,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。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二、教学重点难点
1.重点:日出的全过程
2.难点:理解全过程的词句,体会日出过程变化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启发谈话,引入课文
(二)指名朗读课文
(三)学习课文
1.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,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,画出不懂的句子。
2.想想,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?(可以:1.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。2.查阅资料理解难句。)
3.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。
4.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)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。指名读课后练习2
(默读课文,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?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。)小组先讨论学习,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。
3.重点理解:
(1)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,慢慢儿,一纵一纵地,使劲向上升。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?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?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,(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。是动态的。此时作者是在船上,船、人、海都在动,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。)
(2)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?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,再说句子意思。(海上日出是伟大、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)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,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。
4.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。(1.在难句的上下文,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,读了这些文字,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;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。2.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,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,通过联想、想象理解句子。)
(四)指导朗读
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,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?(欣喜)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?
(五)指导背诵
1.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?(1.读背交叉。2.抓重点词语,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;3.先部分,后整体,一段一段背诵)
2.选择你喜欢的方式,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