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级数学下册《解决问题》教案(通用12篇)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,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《解决问题》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三年级数学下册《解决问题》教案 篇1教学内容:
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
教学目标:
1.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,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。
2.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,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。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,体验成功的快乐,促进发展。
教学重点:
正确分析数量关系,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。
教学难点:
理解数量关系,准确找出解决问题时第一步的相关数学信息
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景,揭示课题。
欣赏学校学生们做课间操的相片。
教师: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,在做操中也蕴藏着数学知识,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。
板书课题:解决问题
【评析:从学生熟悉的课间操导入新课,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也增加了亲切感。】
二、探究学习。
1、学习例题。
(1)、出示主题图。
教师:仔细观察,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?
学生: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?
教师:明确问题之后想一想,求3个方阵的人数,要先求什么?
需要知道什么信息?
学生寻找信息,尝试独立解决问题。
(2)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,并自己上讲台板书:
学生1:10×8=80(人)学生二:10×8×3
80×3=240(人)=80×3
=240(人)
教师:说一说自己的想法。
学生汇报,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先算一个方阵的人数,再算3个方阵的人数,只是书写格式不一样。
【评析:考虑到学生间有差异,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,发现并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。】
(3)教师: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,还有别的方法吗?
(4)分小组汇报,教师板书。
小组1:10×3×8小组2:8×3×10
=30×8=24×10
=240(人)=240(人)
(5)说说自己的想法。
在汇报、比较中发现,还可以先算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,再算8行的总人数;或者先算3个方阵一列的人数,再算10列的总人数。
【评析: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方法的前提下,提倡方法多样化。通过数形结合,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摆一摆、画一画,在互帮互助的
愉快氛围中,从不同的角度思考,探究出新的解题方法。】
2、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。
异:第一步计算的意义不同。
同:1、都是用连乘计算。
2、都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,再算有几个这样的一份。
【评析:通过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点,让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,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不一样;同时,发现两步连乘应用题的特征。】
3、小结:
我们通过明确问题——分析问题(寻找相关信息)——解决问题这样的策略,掌握了解决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方法。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用到一些策略解决问题。
【评析: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策略、方法,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】
二、快快乐乐练一练。
1、算一算,一个语文本有多少个格子?
(1)教师出示一个语文本:这种作业本用过吗?有没有算过它一共有多少个格子呢?
(2)教师出示作业纸:
问题:一个作业本一共有多少个格子?
信息:
只列式,不计算:
(3)分小组合作,寻找有用的信息,解决问题。(每个小组一个语文作业本,一张作业纸)
(4)分小组汇报。
【评析:通过小组合作,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体会到信息的收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】
2、教科书P104第4题:游泳
教师:刚才,我们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,学会了收集解决问题必要的信息,接着,看看谁独立收集信息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。
学生独立练习教科书P104第4题。
请学生汇报,说出自己的方法。
【评析:通过独立寻找信息,培养学生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的能力,同时,体会发现和使用隐藏信息的重要性。】
3、比比谁的眼睛亮。
(1)教师出示题目:商店一天卖出56套风光明信片,每套12张,售价14元,一周共卖多少钱?
(2)学生独立思考,解决问题。
(3)学生汇报。
【评析: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区别隐藏信息、多余信息和有用信息,进一步体会认真收集信息的重要性,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。】
三、总结。
通过今天的学习,说说自己的收获。用一句话说说今天的心情。
三年级数学下册《解决问题》教案 篇2教学目标
1.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、少几的问题,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2.通过操作,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。
3.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。
教学内容
教科书72~74。
教具、学具准备
自制多媒体课件;学生每人圆形5个,三角形10个,红花20朵。
教学设计
组织教学,创设情境
1.同学们,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,你高兴吗?王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,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。(师生鼓掌欢迎。)
师:小朋友们,掌握很热烈,但不够整齐。请听一听,王老师是怎么拍的?拍了几下?(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)。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,拍6下。
师:根据刚才拍的,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?
生1: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?
师:你知道吗?
生1: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,因为6比4多2,列式:6-4=2。
生2: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?少拍了2下,列式:6-4=2。
生3: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?6+4=10。
师: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。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……此处隐藏7437个字……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2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,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、通过解决具体问题,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。
教学重点:
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,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。知道小括号的作用,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。
教学难点: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准备:
实物投影、游乐园情境图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情景导入,激发兴趣
1、谈话: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?你最喜欢玩什么?
2、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,问:“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?”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。
3、让学生观察画面,提出问题。教师适当启发引导: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?学生自由发言,提出问题。
[设计意图]: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二、合作交流,探索新知
1、观察主题图问:看到这个画面,你想知道什么?学生自由发言。教师有选择的板书: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?
2、观察了解信息: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?
3、小组交流讨论。
(1)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?
(2)独立思考后,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。
(3)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4、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。
方法一、22+13=35(人)35-6=29(人)
方法二、22-6=16(人)16+13=29(人)
5、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。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,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。
6、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?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。
板书:(1)22+13-6(2)22-6+13
交流:你是怎么想的?
7、小结。
[设计意图]: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、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,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。
三、练习巩固,应用实践
1、练习一的第1题,让学生说明图意,明确计算的问题后,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。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,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。
2、练习一的第4题,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。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,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,适当渗透思想教育。
[设计意图]:让学生在交流、实践中掌握知识。
四、课堂总结
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?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?
三年级数学下册《解决问题》教案 篇12教学内容
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(人教版)数学第四册第8-11页
教学过程
(一)创设问题情境,导入新课
师:冬天快过去了,春天就要来临了,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春游,你们高兴吗?在去之前,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?
师:在组织你们春游时,你知道老师会考虑些什么吗?老师必须考虑我们班有多少人,该租什么车,你们愿意帮老师一起解决吗?
1、利用班级资源统计人数
师:怎么统计我们班有多少人?
生1:一个一个数
生2:先数男生有几人,再数女生有几人,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人
生3:分别算出每个小组有几人,再相加。6+6+6+6+6+7=37(人)
生4:我有一个好办法,第1小组到第5小组每组都有6人,第6小级有7人,我可以这样算:6×5=30算出第一小组到第5小组的总人数再加上第6小组的人数总共是36人。
老师对第4种算法给予表扬鼓励。
评析数学源于生活,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。课始注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挖掘素材,为学生熟知的感性材料,并注意挖掘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。
2、租车
师:我们班共有36人,加上老师是37人,有一辆小巴,每排有6个座位,共有7排,这些座位够我们班坐吗?还剩几个座位?
小组交流,发表看法
生1:先算出这辆车共有几个座位,用6×7=42(个)有42个座位,我们班有37人,用42-37=5(个)还剩5个座位。
评析在情境中学习,在不知不觉中学习,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习,在玩中学,学中玩,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方式。
(二)学习例3
师:同学们那我们就上车吧,车很快到达目的地,大伙儿来到了翘翘板乐园,你瞧明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?
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,
生1:我用4+4+4+3+2+2=19(人)一堆一堆地相加。算出共有19人
生2:我先算玩跷跷板的有几人,一组有4人,有3组,用4×3求出共有12人,再加上有7人准备玩,共有19人。
生3:我可以列综合算式是:4×3+7=19(人)
生4:我还可以用7+4+4+4=19(人)
生5:我用7+(4×3)=19(人)
(对于第5种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,由于去括号不是这节课的知识点,暂时不讲解去括号。)
评析: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,充分利用资源信息,让学生畅所欲言,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,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,对于好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。
(三)开放练习,拓展应用
师:小明玩完翘翘板还不尽兴,他带了20元,来到游乐场,价目表上写着:划船:7元
碰碰车:5元
海盗船:8元
过山车:2元
1、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他该怎么玩,还剩多少钱?
2、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
评析:这一环节,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玩的,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,并通过多种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知识,从多角度去考虑的多样性。
(四)全课(略)
师: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,而且方法很多,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老师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法。
评析或反思
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春游贯穿其中,在春游路线中不断地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,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,在玩中学,学中玩。把学习数学建立在现实有力的背景之下,通过学生自主活动,合作交流,学习理解数学,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,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,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,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、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。最后一个环节,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玩的,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,并通过多种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知识,从多角度去考虑的多样性,为学生获得终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文档为doc格式